蒙古馅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,最初是以当地的特产荞麦面为皮,牛羊猪肉为馅,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制作方法逐渐改进,现在通常使用白面为皮,用豆油或奶油煎制,成品皮薄透亮,金黄油亮,外焦里嫩,饼面上油珠闪亮,透过饼皮可见里面的馅料,用筷子破开饼皮,热气升腾,香味扑鼻。
蒙古馅饼的创制与蒙古族的历史迁移密切相关。明朝末年,蒙古族蒙郭勒津部落定居辽宁阜新地区后,创制了这种美食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蒙古馅饼从民间传入王府,制作方法也发生了变化,从干烙水烹改为用油煎制。在通辽地区,蒙古馅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00多年前,由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晚年喜爱的面食“兀都麻”演变而来。这种美食曾是孝庄文皇后和康熙皇帝、乾隆皇帝的最爱。
蒙古馅饼
蒙古馅饼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风味面食